经济管理系

专科生教育

首页 - 专科生教育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发表时间:2024-09-01
浏览次数:392
字号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会计、统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机构、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业务处理、纳税申报、审计、统计及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从事财经行业相关职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支付与安全等相关知识;

3.掌握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

4.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实践知识;

5.掌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知识;

6.掌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

7.掌握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的相关知识。

(三)能力

1.具有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具有文字、表格、图像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具备出纳岗位工作能力,能够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完成资金收付结算;

5.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能够准确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熟练进行会计凭证审核与编制、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

6.具备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能够合理选择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科学进行成本分析与管理;

7.具备涉税事务处理能力,能够正确计算各种税费,并进行规范申报,能够进行基本的纳税筹划和纳税风险控制;

8.具备一定的管理会计能力,能够进行财务、业务信息的处理、分类、分析、输出,提供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

9.具备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能力,能进行中小微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并能合理应用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10. 具备一定的审计工作能力,能够收集整理审计证据和有关审计信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协助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

11. 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能够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中小微企业筹资、投资及营运方案的分析,能够运用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编制企业收入、成本费用以及项目预算;

12.具备操作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软件和1+X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软件的能力;

13. 具备撰写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与成本分析报告的能力。

主要课程: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将军事理论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信息技术、英语、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高等数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开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课程设置说明

本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紧密联系金融行业的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1)专业基础课程

本专业设置3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会计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法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依据本专业教学标准,对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税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3)专业拓展课程

本专业开设关于财经英语以及会计基本技能等专业拓展课程,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以及技能大赛培训等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程,还将开展财经行业前沿或行业热点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

2.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

财务会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等资产的核算;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核算;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收入的核算;费用的核算;利润的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

2

成本会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程序、费用归集和分配、品种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与管理等内容。

3

税务会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税收管理、增值税计算与申报、消费税计算与申报、关税计算与申报、企业所得税计算与申报、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以及其他税种的计算与申报、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等内容。

4

财务管理实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等内容。

5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总账报表核算子系统、职工薪酬核算与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子系统、往来核算与管理子系统、存货核算与管理子系统、采购与销售管理子系统以及其他信息子系统的应用等内容。

6

管理会计实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绩效管理等内容。

3.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认识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主要在校内实训室、校内培训基地等开展完成;认识实习、岗位实习主要由学校及系部组织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展完成。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点钞捆钞、凭证整理与装订、小键盘录入、会计书写、办公软件应用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以及出纳岗位技能训练、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会计综合技能训练、纳税申报技能训练等。本专业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组织好认识实习、岗位实习。